据教育部公布,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达到70.35万人,比上年增加4.14万人,增长率6.25%(见图一)。这里结合我自己的经历,试图比较境内就读和境外就读优劣势,请大家多指正。
1、学校层次不同
境外大学一般都遵循宽进严出的录取原则,而且录取办法也是综合性的。对比之下,国内的院校都是按全国考试成绩录取。最近几年国内大学录取增加了自主招生,但也和全国性的考试成绩密切相关。
拿大学本科来说,国内能考上985大学的能进全球前30的大学。而按QS排名,我国境内能排进全球前50的也就清北、浙大、复旦和上海交大5所。境内排第六的中国科大,在世界排名中排到98。如果按照(上海交大)软科排名,清北只分别排到45和57。具体参见图二。
其它分数段的同学,大体上是这样的:
211/双一流:全球50
一本:全球100
二本:全球200
三本:全球300
其它:通过桥梁课程或预科曲线救国。
2、学制不同。
这里主要指出出国读研究生的情况。境外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2年,有一年的,也有一年半的。国内硕士学制是三年。最近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2年制专业硕士。专业硕士的推广,将可减少复合型人才的成才时间。学硕应该是针对研究型人才的。
读硕读博的话,境内学硕学制3年,博士3年(很多需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),因此大学毕业后需要6年才能完成博士。境外的研硕学制2年。最重要的是,如果成绩好,可以在研一就直接转读博士。境外博士学制是3年(很多需要4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)。
3、外语语言环境不同
绝大部分留学生是出国学习的(不排除小部分只是去镀金的),能更好地学好外语。
有人会说,在国内也能学好外语啊。这话不错。但在国内学的外语和在国外学的外语是有很大差别的。我看过很多专业8级,雅思7分的同学,真正用起来就不灵了。更多的,能和老外谈判,但不能和老外谈话。正式的谈判或者会议所需要的英文学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。但如果要达到能和老外上酒吧,谈笑风生,非得在母语环境呆一段时间不可。
4、学习环境不同
首先,境外留学能锻炼个人的独立自理能力,提升责任感。多年前的一个特殊案例能很好地说明留学对自理能力锻炼的作用。一个上海高二学生Jason,基本上是自管读书,其它一切都是他母亲包办。例如今天穿什么衣服,带什么课本等等,都是母亲准备好的。那年上海兴起出国热,而且攀比心理特别严重。Jason父母认为非送孩子出国不可,但又担心孩子出国活都活不下来,别说成才了。Jason本人是想出国的,因为他好多个同学都出国了。最后经过博弈,父母同意Jason去美国投奔他姑姑。但最后选择的学校离他姑姑家还比较远,还不能住他姑姑家,因此只好单独租房生活。过程细节就不说了。Jason去美国半年后回国探亲,让父母和亲戚朋友大吃一惊,因为他完全变了一个人。特别是还给父母做了一顿饭(是否可口不知道)。
其次,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,沟通能力,社交能力,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大部分境外大学实现开放式办学。大学与当地社区是联通的。境外大学的教学更多是启发式的,需要学生有很多参与。研究生阶段的课堂讨论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,在考核总分中占比比较大(10%-30%,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门课不同)。本科阶段的作业大部分是课题式的,3几个学生一组,负责从资料收集,数据收集和分析,到写成报告,做成PPT,再到上台演讲。每个环节都占分值。这样的教学方式下,几年锻炼下来,能力得到充分提升。当然每个人的收获可能不一样。但毕业要求是一样的。而且,考核分数(课堂表现,作业,考核,最后考试)由教授说了算,校长都改不了(我没听说过分数能走后门的,代考代写作业的倒听说不少)。
5、就业前景不同
仅从最近的就业市场上看,回国留学生就业还是很有优势的。前几天就这个话题发表过一篇小文,有兴趣的可参阅 《80海归+909万应届生,留学生就业究竟又多少优势》 。如下是摘自该文的部分内容。
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,2017年回国留学生国内薪资比国内生高17.2%(如图一),而且这种优势一直保留(如图二)。
这个优势看上去不是很大。但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。就是出国学生和国内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。出国留学的学生,有相当部分是因为在国内考不上什么好大学才出国的。出国读研究生当中,确实有一部分是国内211或985的本科毕业生,但人数并不多,估计在10万左右,占2019年出国留学生的20%左右,其它80%的出国研究生都是双非大学毕业的。
以上是我个人总结的出国留学的好处,还请大家补充完善。